大毘盧檀場
- 詳細內容
- 點擊數:18649
背向大海 —— 夜宿和南寺
詩/洛夫
一襲寬大而空寂的袈裟
高高揚起
把整個和南寺罩住
在不太遠的前方
大面積的海,奮不顧身的
向灰瓦色的天空傾斜
木魚喋喋,鐘聲
夾雜著潮音破空而來
似乎看到大街上
許多張猛然回首的臉
面向大海
殘陽把我的背脊
髹漆成一座山的陰影
眼,耳,鼻,舌,髮膚,雙手雙腳
以及所謂的受想行識
全都沒了
消滅於一陣陣深藍色的濤聲
我之不存在
正因為我已存在過了
我單調得如一滴水
卻又深知體內某處藏有一個海
而當我別過臉去
背向大海
這才發現全身濕透的我
正從芒刺般的鐘聲中走出
一個碩大的身影
倉皇上了岸
身後傳來
千百隻海龜爬行的沙沙之聲
緊跟著的是
一滴好大的
藍色的淚
回頭我一把抓住落日說
我好想和你一塊兒下沉
夕陽餘溫猶在
岩石猶在
岩石內部深處的火燄與灰塵
俱在。沙灘上
那雙芒鞋猶在
彳亍,彳亍,彳亍,彳亍……
直到無盡的天涯直到
走出自己的影子
第一個腳印
一種欲望
第二個腳印
一聲驚愕
第三個腳印
片刻緘默
第四個腳印
多少悔憾
第五個腳印
幾近遺忘
第六個腳印
一個在時間中走失的自己
遠方的鐘聲
再次從骨頭裡溢出
迴蕩在
更遠更冷的
一盞深不可測的燈火裡
不知何時
發現岩石裡暗藏一卷經書
那是整個海也澆不熄的
智慧的火燄
倉促中醞釀著一種焚城的美
背向大海
我側耳傾聽
和南寺的木魚吐出沉鬱的泡沫
而背後的風景漸次開闊
季風拂過
掀起了大海滿臉的皺紋
我把自己躺平在一塊巨岩上
然後從胸口掏出
大把大把的藍
塗抹天空
我和魚群
除了一身鱗
便再也沒有甚麼可剃度的了
而憂鬱則是第三樂章最後的休止符
唉,世上竟有如此完美的接榫
我的頭
剛好緊緊頂住孤獨的尾
這是一種解構式的文本書寫
主要表達的是
海藍透了之後的絕望
背向大海
我剛別過臉去
落日便穿過沉沉的木魚聲
向一個聽不到回響的未來墜落
明天是幸福是災禍
怕連那塊突然站在我們面前的墓碑
也未必知曉。這且不說
重要的是
木魚會被敲破嗎?
木魚破了
是一種敲
不破也是一種敲
敲與不敲
反正都得破
破了不一定空了
而空又何須破
海空著
藍也跟著空
雲和霧一出生便是空的
夕陽是今天最後的空
我的眼睛
原是史前文化遺留下的
一座空空的塚
其中埋葬一個
無知卻是先知的海
一頭溫馴的獸
當我別過臉去,背向大海
我暗地窺伺它的平靜
卻又無動於衷它的蠢蠢欲動
有事沒事它都會對空叫嘯
要我今日追求光明明天擁抱寂寞
忽焉海面全黑
咋辦,水蜘蛛般我遲疑不前
卻又自以為內心明亮如燈
其實是星光在鏤刻我的透明
而海,只會使我想起擱淺的船以及
被月光摟抱得
口乾舌燥的甲板與纜繩
沉臥水底的指南針,仍在
東
西
南
北
亂指一通
這時微月初升
海的平靜見證了
暴風雨的荒誕,彩虹的虛幻
也見證了它自己成熟之前的叛逆
但海仍有其宿命,我有我的無奈
無奈之極於是我發現
一粒鹽開始在波濤中尋找
成為鹹之前的苦澀
存在先於本質
苦澀永遠先於一滴淚
淚
先於眼睛
背向大海
和南寺的鐘聲再度響起……
和南寺座落于花蓮海濱,在孤寂中營造出一種罕有的寧靜。詩人愚溪居士常年在此參佛、誦經、寫詩。二○○六年我曾應他之邀在該寺盤桓數日,朝夕在濤聲、木魚與鐘磬聲中沈思、默念,深深體驗到生命無比的豐盈與安詳,也感受到宗教與大自然相互交融激盪所產生的神秘力量。現抄錄《背向大海》一詩贈愚溪先生留念。二○○七年初冬書於台北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