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經授手
- 詳細內容
- 點擊數:24840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憍陳那五比丘
(聲塵)
爾時世尊。普告眾中。諸大菩薩。及諸漏盡。大阿羅漢。
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
世尊普告楞嚴會上的諸大菩薩,以及諸漏盡大阿羅漢,汝等菩薩及阿羅漢,指的是發菩提心的菩薩和能夠得到妙湛總持不動尊的阿羅漢。針對這些菩薩及大阿羅漢,才能稱為「生我法中」。生我法中,當為法子,「我」當然指的是佛,是大我,絕對不是小我,「法」有世間法及出世間法,在這裡應該指的是出世間法。「得成無學」也就是說,在佛法中已經無所不學了。「無學」就是無所不學。
吾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
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
佛今天要問這些大菩薩及大阿羅漢,當初發心,能夠悟到十八界,到底是哪一界最為圓通?你們到底是從哪一方便法進入三摩地的﹖「三摩地」就是止觀、禪定的意思。也就是說,你們如何到達你們的境界。楞嚴經在此之前講的是修行理論,以下進入「二十五圓通」,談的便是修行的實踐哲學。
憍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憍陳那五比丘是釋迦牟尼佛證道後,最先得度的五個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這是對佛陀表示恭敬的威儀。「而白佛言」起來回答釋迦牟尼佛的話。
我在鹿苑。及於雞園。觀見如來。最初成道。
於佛音聲。悟明四諦。佛問比丘。我初稱解。
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聲。
「四諦」講的是苦集滅道,「阿若多」翻成中文就是解悟第一的意思。
這一段經文,簡單解釋就是說,五比丘之一的憍陳那起來回答釋迦牟尼佛的話,這五比丘當然是妙湛總持不動尊的大阿羅漢,也就是心不隨境轉,能達到「靜觀眾生如演戲,不使人我動真如」的境界。憍陳那說:「佛成道後,我在『鹿苑』及『雞園』,最早見到釋迦牟尼佛,聽佛陀講經,從佛的聲音,而了悟明白苦、集、滅、道四聖諦,因此如來就讚嘆我,賜給我一個名字,叫『阿若多』,意思是『解悟第一』,也就是了解、了悟最強的人。而後透過『妙音密圓』,我於音聲證得阿羅漢。」所以,可見這五比丘完全是聽釋迦牟尼佛講四聖諦,然後才開悟的,他們的開悟是釋迦牟尼佛講經,他們能夠聽得懂,因此,憍陳那回答說:「世尊今天問我們大家,十八界裡哪一門最圓通?當然,按照我所證所得,聲音是最重要的。因為假使沒有釋迦牟尼佛講的話,我今天怎麼能夠悟明四聖諦呢?」
憍陳那五比丘,是當初最早跟釋迦牟尼佛一起離開皇宮去修行的人。在修行的過程中,這五比丘有人喜歡苦行,有人是喜歡樂行,但都不能跟釋迦牟尼佛相契合,因此,釋迦牟尼佛就離開了他們,自己獨立去修行,最後在菩提樹下,七天七夜觀星證道。證道之後,又最先遇到五比丘,於是為他們講說四聖諦,五比丘因此悟道,而憍陳那最先悟道。「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憍陳那聽到了佛說四聖諦的聲音而最先悟道,所以佛印他名為阿若多,就是悟道的精神。但是我們知道,悟了以後,必須修啊!修了以後才能證啊!因此,下面「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這一句話才是憍陳那證道的過程、修行的精華,透過了妙音密圓,在音聲中證得阿羅漢。因此,我們可以了解,憍陳那得阿羅漢是從音聲,而他悟道也是從音聲,但是他悟道的時候音聲是從聽佛講四聖諦,而他證阿羅漢時,音聲是在「妙音密圓」這四個字。
換句話說,我們假使有機會聽到法師或者居士講經,能夠有一些了悟,並不代表你已經成功了,而是必須透過了悟,把它掌握住,善自護持,然後好好地去修行。譬如說,今天你去聽法師講經,講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結果,你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但是,這個「恍然大悟」,還是只有悟而已,你必須實際去做、去觀察,你能夠從這一句話,真正做到不執著,心不隨境轉,慢慢地把自己的主人翁真正地掌握住,而不再受外界所動搖,這個時候證道的,才叫阿羅漢。所以呢,當你聽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有所了悟時,只不過是理悟而已,必須實際去修持,真正做到了才叫阿羅漢。這點很重要,必須特別清楚。因此他再交代,當初「如來印我。名阿若多」時,只不過是因為聽佛的聲音,而能夠了悟四聖諦──苦、集、滅、道。透過「妙音密圓」,而在音聲裡,真正地去觀察所謂「妙音觀世音」,隨時隨地能確實從妙音來觀察世間的一切聲音,而不受到外境所轉,這個時候才證阿羅漢果。
所以,不但要透過聲音來了悟,還更需要透過聲音來證道!怎麼透過這個聲音來證道呢?方法就在「妙音密圓」四個字。「妙音密圓」我們可以從妙音、圓音、密音來做更詳細的探討。
所謂「妙音」就是能夠聞到一切的法音,悟入圓通,根塵解散,「能」、「所」不存。什麼叫「一切的法音」呢?釋迦牟尼佛說的話是法音,這你們都知道,那麼,海潮音是不是法音?寺院每天的早晚二課,是法音還是世間音?在社會上的居士做生意、跟人家聊天,是法音還是世間音?這全端看諸位去分別啦!能夠聞法音而馬上悟入圓通,就能立即將「根塵解散」,也就是六根與六塵馬上能夠解散。「解散」是什麼意思呢?簡單講就是普遍的布施而「能」、「所」不存,「主」、「客」都不立!也就是說,六根六塵便能夠做一切的布施。為什麼呢?佛在講話的時候,你如果能夠悟到佛的話,這個時候是法音,你一定法喜充滿,那麼必然有布施之心,若是沒有布施之心,絕對不會法喜充滿。這是絕對的事實,你可以自己去體會,法喜充滿的心必然有慈悲心、有仁人之心、有惻隱之心、有布施之心。其實所謂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並不只限於用金錢去布施。因此換個境界來說,爸媽師長跟你說話,你聽得很舒服就叫法音,既然聽得很舒服,自然就會遵照他們的話去做囉!這個時候不也在布施嗎?假使今天爸媽師長跟你談話,你聽得不舒服,叫你掃地,你就會掃得相當苦惱,這個時候,他們的話在你耳中,可能已經不是法音,而是世間音了。所以,其實任何人跟你談話,你若把它當成法音,那麼你就能布施,而假使你把它當成世間音,你就會煩惱。在日常生活中,跟人家做生意、聊天,假使能夠把它當成法音的話,一定可以做得很好的生意,而且能更得人緣。假使你都把它當作世間音的話,或許你想把這個生意做得很大,可能會有點問題。這一點有待諸位去探討。所以,妙音的意思,就在於你能不能從一切的法音中,頓入圓通,能夠從一切的法音頓入圓通,就能夠把六根六塵作適當的普善布施,因此就稱為妙音。當然,不要以為佛說法才是法音,有時候做生意,也是法音啊!
那麼何謂「圓音」呢?就是凡所有一切的聲相,一切聲音的相貌,都是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的法音。其實在宇宙間,凡所有的聲相,不管是佛說的話、父母師長說的話,世間人聊天、謾罵的話,或者海潮音、汽車聲,這些都叫做聲相,都是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所顯現的一切法音,所以又叫「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在聖人的耳朵裡面,任何聲音都是法音,因此,順也好,逆也好,都是方便。「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這句話也就是告訴你,在人世間,你不管是聽佛說法,或是跟一般人聊天說話,只要你是用聖人的耳朵,那麼一定是通暢而無礙,不會煩惱的,因為一切順耳的、逆耳的,都是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所變現的方便法門。這個「圓」字,必須作這樣的了解。
那麼「密音」呢﹖悟之者知之,悟的人就能夠知道,所以,這個時候,就不稱為密啦!而迷的人不解,因此就稱為密。悟的人知之,這個「知」要記住,是真知;迷的人不解,這個「迷」也要記住,是假迷。假使知弄錯了,變成是「假知」,那還是迷;迷弄錯了,以為是真迷,那你就永遠沒有成佛的機會。知確實要真知,才能超凡入聖;迷要知道是假迷,成佛才有機會。為什麼迷是假迷呢?我們知道,一切眾生,本來就具足如來智慧,從來就沒有迷過,因此迷,不是真正的迷,而絕對是假迷。知呢,就要立真知!「密音」要到達這個境界。
因此「妙音」告訴我們真實相,「圓音」告訴我們通暢無礙,「密音」告訴我們必須離塵,離一切的六塵。為什麼「妙音」是真實相呢?因為任何一種音聲,無論是佛音、魔音、清淨音,或是染著的音,你都能夠把它頓入圓通的話,這不就是真實相了嗎!「圓音」是凡所有的相,都是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的法音,順逆皆方便,這不就通達無礙嗎!「密音」既然能夠真知,就能夠離塵;因為知道假迷,所以也能夠離塵。不知道迷是假迷的話,六塵、功名利祿落在你的身體,就彷彿嵌入皮肉裡,要離開六塵、去掉功名利祿,就像連皮一起剝,頭破血流,痛苦不堪,這種人就是不曉得「迷」原來是假迷。真正能夠曉得,迷是假迷的人啊,就是能夠把功名利祿看作是塵沙,染上你的身體時,不去之猶恐不快,哪裡還會讓它染著呢!
所以,音妙則無不順之聲,你真正能夠得到「妙音」的話,那麼天下間沒有不順耳的聲音,也沒有煩惱的文字語音。圓則通達無界限、永恆不暫失,能夠得到「圓音」的話,就能夠通達沒有界限,到處都有,而且永遠存在,根本就沒有失掉。今天我們聽到一個聲音——「鳥叫」,瞬間就聽不到了,已經失掉了,這個時候就有暫失,有暫失就不能說為常住,佛家講真常,「真」是真實相;「常」是常住,永恆不變。因此,天台宗高僧──智者大師,他悟道了以後,就說:「儼然未散靈山會!」他說釋迦牟尼佛到現在還在靈山法會講經。我們都以為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會講經的時代,已經是好幾千年以前的事了,但是智者大師卻告訴我們:「還未散呀,菩提樹下還是老樣子,正在講金剛經呢!」那麼,你是要相信智者大師,還是要相信自己呢?
明末四大高僧裡,首屈一指的憨山大師,看到了落葉飛空,葉葉不動,樹葉從樹上飄下來,原來是一種靜態,而非動態,結果他悟道了。所以佛家的悟道是很有意思。釋迦牟尼佛是看星星悟道的,有很多人看了一輩子的星星,還是沒有悟道;憨山大師看到落葉飛空就悟道了,這裡樹木到處都有,每天樹葉飄落那麼多,我們還是迷迷糊糊。
落葉飛空,憨山大師悟道後說是靜止不動,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曉得,樹葉從樹上掉下來,明明是動態的呀!一直到現代,藉著進步的科技,我終於慢慢瞭解,為何落葉飛空是靜態的。從唯識論裡面來講,人時常受到時空的交叉,而不知所措。一個人會自殺,就是受到時空交叉點,那一點煩惱的因素不能脫離,因此才會致命。假使你把時間或者空間稍為轉移了,過了六、七天以後,教他死,他都不願意死!因此憨山大師的「落葉飛空」,就是他超越了時空的交叉點。為什麼剎那就是永恆呢?樹葉在上面掉下來,不是一秒鐘一秒鐘的往下飄嗎?時間若是停止的話,它不就是不動了嗎?不信的話,你們可以用照相機去試看看,用兩千分之一秒,剎那之間,卡嚓!這麼一下啊,落葉就停止在一個狀態裡面,就不動了!超越時間跟空間,就可以看到永恆的狀態,很明了的,就是如此啦!
還要特別提醒一下,憍陳那這五比丘,得到音聲證入阿羅漢,絕對不是聽到釋迦牟尼佛說法,然後就立即證到阿羅漢的,是聽到佛說法而悟道,悟道了以後,懂得時時刻刻從音聲下手。以前他們聽到釋迦牟尼佛講話才舒服,跟師兄弟談話呢,就比較不舒服,悟道後終於曉得,跟釋迦牟尼佛講話很舒服,跟師兄弟談話也很舒服;聽海潮音很舒服,雜音也不難過了,所以再也不煩惱了,再也沒有忠言逆耳的時候了,因此,一分一秒隨時把握住耳朵清淨,所以他們證得阿羅漢。你們假使要選修行的法門,二十五圓通裡,第一條已經列出來了,悟道以後,你要仔細去聽聲音,懂得妙音,就沒有不順之聲,就沒有煩惱。記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耳朵一定要順,那你修行就有工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