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觀音
- 詳細內容
- 點擊數:58434
造福觀音塑建始末
文/楊英風
宗教歸心於形而上的精神世界,藝術家以具象表達理念與智慧,並藉著藝術家的雙手,具體呈現宗教的精神及境界。我與上傳下慶法師結識,正是此等因緣。
民國六十五年間,我應聘赴美擔任加州法界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之職,該校以禪宗為主旨。行前由黃大炯先生介紹,往和南寺一遊,始得與師父相識,遂知師父髫齡出家,深修禪定,後遊歷山川,遍跡寶島,欲隨緣建寺,弘揚佛道,幾經周折,造此福地。花蓮風光明媚,景色怡人,和南寺更居勝地之樞,山海相望,仁智得宜,眺望太平洋如一面大鏡,近觀宏明山態勢剛健,予人以恆定之感,我心中佩服師父尋境之用心,願傾力相助。師父明堪輿學之妙用,我則從景觀藝術及建築美學的觀點,提供設計;師父悟佛門勝美妙理,精微廣大,我以藝術心靈及雙手協建佛門聖地。內心惶恐,深知責任重大,時大雄寶殿業已完成,山門初破土建築,另計畫造大佛乙尊,在此期間,我奔波台灣美國之間,仍是異常忙碌,但每次返台往和南寺探看,心情總覺十分開朗。當時,我對禪宗發生了極大的興趣,曾到日本研究禪宗寺院。
我以為「環境造人」,不同景觀塑造不同素質的人,同時「人造環境」,什麼樣的人造什麼樣的景觀。而人造景觀之後,景觀又再造人。兩者可謂互為母子,關係密切。所以,人要選擇好的環境,作了選擇之後,更要盡心去修美,保護該環境,和南寺既位居上上方位,先決條件以勝籌在握,爾後當別樹一格,塑造一個符合禪宗意旨的環境。
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貴自求,講頓悟,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和南寺的一木一草,一磚一瓦,當自然擺設,不造作,不矯飾,一切依純樸、簡單、大方為原則。在言語文字之外,潛移默化,傳達「禪」的意境。
觀世音菩薩乃過去正法明如來,以大悲願力,復入生死苦海,現菩薩身。在我國民間,有甚深因緣。因此,師父決心塑一觀音大佛,立於全寺最佳地位,依靈山為蓮座,以蒼穹為屋宇,使佛身充滿於法界,豁通無際,造福人間。來往過客,則心生愛羨,發菩提心,奉獻社會;故特命名為「造福觀音」。
因此,塑造觀音大佛是一樁神聖的奉獻,觀世音三十二相,造型須意態圓滿,莊嚴中露慈悲,安祥中顯自如,手持楊枝淨水,清淨道場佛國。觀音像若做不好,則無法傳達佛教精神,信眾天天膜拜,必因造型氣氛的錯誤傳達,貽害匪淺。因此,造佛者不但要有藝術修養,更要懂得佛理,在這期間,我與師父研究觀音的姿態,真是煞費苦心。宗教家虔誠建寺塑佛,欲導眾生入正道,造洪福;雕塑家成就作品,乃心態的反射及藝術生命的延續。造佛者尤須心靜心誠,將自己的信念藉著雙手表達出來,意義如此深遠,責任如此重大,而個人力量,卻如此有限,幸賴全體工作人員齊心奉獻,以參與造佛為榮,工作才得以順利完成。
今觀世音菩薩,凝睇大海,慈波浩蕩,尋聲救苦造福寰宇。和南寺篳路藍縷,有此小成,瞻望來茲,信願彌增。英風個人才能短絀,要靠大家的智慧再接再厲,使和南寺達到更高境界,希望人人來此享受安祥氣氛之餘,皆發菩提心,造福社會。祝福和南寺香火鼎盛,百福駢臻,法輪常轉,功德圓滿。